新闻中心 News 分类>>
bat365日本人最骄傲的产业“输”给中国平替
前阵子,松下开发布会表示,要解散旗下的子公司松下电器。媒体纷纷猜测,这意味着松下将正式放弃存在70多年的电视机业务。
日经新闻的记者到东京千代田的电视卖场转了一圈,发现过去摆在角落的中国电视,如今都占据了醒目的位置。
最近一期电视榜单里,销量前十中有八款来自中国厂商(TVS Regza是海信旗下的品牌)。
东芝的电视业务卖给了海信,三洋的电视业务分别被 TCL、长虹、海信瓜分,日立、夏普也早已卖身,唯一一家“民族企业”索尼,在日本的市占率甚至不到10%。
要知道,在80年代至90年代,日本本土电视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曾超过90%,占据全球电视市场超过30%的份额。
90年代,韩国电子产业崛起,三星、LG 等韩企雄心勃勃地准备进军日本市场,和索尼、松下们碰一碰。
韩国电子产业占领了全世界,偏偏拿不下一衣带水的邻居,连韩国媒体也酸溜溜地说,日本简直是“洋家电坟场”。
偏偏根据日本法律的规定,只要你家里的电子设备可以接收 NHK 的信号,你就得缴纳一笔收视费,一年大概是1000块人民币左右 。
由于没有安装调谐器,这台“电视”根本收不到电视信号,只能看 YouTube、Netflix 等流媒体。
三星和 LG 本来已经退出日本市场,看到中国企业的成功之后,据说韩国企业已经开始反思当时放弃的太早,在考虑重返日本了。
根据日本电子资讯技术产业协会(JEITA)的统计,2020年,日本的平板电视销量同比上涨了111.5%。
根据日经新闻的报道,海信在日本销售的55英寸液晶电视,售价不到10万日元(约合人民币4663.8元),只有索尼、松下同类产品售价的一半。
从上个世纪80年始,中国人的“结婚三大件”从自行车、手表、缝纫机进化到了彩电、冰箱、洗衣机,其中,彩电更是头把交椅。
女排夺冠、86版《西游记》、《加里森敢死队》……全球化的信息流动和关于现代生活的想象,都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,涌入中国人的生活。
当大多数电视还在使用1—2个扬声器来完成声音输出的时候,东芝已经研发出了集成音响的“火箭炮”电视:
与东芝分庭抗礼的松下“画王”电视,不仅主打高画质,还有录像、画中画等“极其先进”的功能,甚至还能唱卡拉 ok:
电影《树大招风》中有一个情节,任贤齐饰演的悍匪以抢劫金店为生,后来却金盆洗手,跑去做电器生意了。
后来国产电视逐渐在产量上赶超了日本企业,但在消费者心中,国产电视不过是囊中羞涩时的平替,无论技术还是质量,日货都遥遥领先。
连代言过国产电器的某位知名艺人,都曾经公开发表“我只买日本电视,因为国产电视会爆炸”的言论。
中国老百姓普遍认为日本家电代表着先进、可靠、时尚与高端,从电视到家用电器,“日本进口”的密度,是衡量生活品质的标准。
电视剧《狂飙》中有一段剧情,鱼贩高启强为了搞定市场管理员唐小龙兄弟,斥巨资咬牙去买了一台等离子电视送礼。
这段情节发生在2000年,当年全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月工资还不到800块,要买一台等离子电视,不吃不喝两年多。
自发光的特性,让早期的等离子电视在画质方面略胜一筹,在对比度、色彩还原、无拖影等方面都优于液晶电视。
在2000年前后这个时间点,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,明面上暂时还分不出胜负。但显示面板是一种重投资的行业,一旦赌错了路线,很可能全盘皆输。
2003年,松下推出的“VIERA”等离子平板电视机风靡全球,成为高端市场的宠儿。两年后,松下的等离子部门营收达到1.2万亿日元。
为了全力发展等离子,松下先后收购了NEC、先锋等公司的等离子业务,建立起了世界最大的等离子面板工厂。
此外,OLED、miniLED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,不仅改善了液晶拖影、对比度低等缺点,甚至在画质方面实现了对等离子的反超。
面对中国、韩国企业已经渐渐崛起的情况,松下为了一劳永逸,决定封闭等离子的技术,用专利墙构建自己的“护城河”。
当年索尼曾经大举投资3D电视技术,积极研发并申请了大量相关专利,希望借此构建一个技术壁垒,不仅占领市场,还能躺着收专利费。
GPT模型从3.5到4.0的跃迁仅用数月,DeepSeek则通过开源生态实现指数级进化,这个时代的技术,是以版本号后面的小数点为单位的。